[NHRI30系列研討會]聚焦疫苗產業韌性及國家安全與健康永續 國衛院與臺灣三大疫苗協會共同舉辦議題研討會
- 發佈日期: 2025-10-17
- 更新日期: 2025-10-19
-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 瀏覽次數: 8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極快的速度席捲全球,讓全世界都驚覺新興傳染病崛起與散播速度超乎想像,以往不被重視的疫苗,一躍而成關乎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各國均將疫苗視為防疫中極重要的醫療防治策略。在這場戰役中,臺灣也沒有缺席,然而本土疫苗的研發量能仍有待開發與強化,如何讓臺灣在下一場對抗疾病的戰役中預先做好準備,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在衛生福利部、經濟部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下邀請產政學各界舉辦了四場專家會議,並與社團法人臺灣疫苗產業協會、臺灣疫苗推動協會及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在今(17)日共同舉辦了專家會議的成果發表大會,探討如何強化我國疫苗產業韌性,以增進國家安全與健康永續。
賴清德總統於2024年8月22日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上強調「健康臺灣」願景,疫苗預防接種等疾病防治措施乃是支撐此願景的重要基石,預防接種為感染性疾病防治最具成本效益之措施。由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疾病管制屬羅一鈞署長、食品藥物管理署姜至剛署長、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宜君所長、林奏延教授、何啟功教授、何美鄉理事長,一同從不同角度討論國家的疫苗政策對於防疫與國家安全的影響。
臺灣在國際重大疫情時的疫苗完全依賴進口,疫苗先進國之研發意願、生產量能及品質、疫情期間國際供貨及運輸停擺、國際政治情勢等皆會影響疫苗的取得。食品藥物管理署王德元副署長帶領藥品組邱文銹科長、醫藥品查驗中心徐麗娟副執行長及徐千惠小組長、邱南昌醫師、國衛院論壇孫以瀚副總召集人,探討加速疫苗研發的試驗設計與法規挑戰。法規審查及接種策略如何考慮危機時之特殊性,引導本土研發疫苗在維護安全品質的前提下,加速國安疫苗研發進入並完成臨床試驗,盡速翻轉疫情趨勢並降低經濟衝擊。
臺灣雖有本土疫苗自製的量能,但疫苗內需市場及疫苗公司與生產廠的規模有限,難以支撐現代化疫苗廠的運營,無法獨力完成從疫苗研發到臨床試驗的全過程,因此極需拓展國際市場。新南向國家對臺灣的生醫產品接受度高,然疫苗是高度管制的產品,需透過多方合作才得以拓展至有相同疫情影響之鄰近國家,例如國產腸病毒71型疫苗在越南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疫苗效益卓著,2023年取得臺灣上市許可,2023年5月申請越南上市許可,然至今仍未核准。
在下一場新興傳染病來襲時,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臺灣必須因應國安危機100天,從本土或國際大厰獲得充足的疫苗,保護在第一線奮戰的醫護及警消人員。整合國內研發與產製量能,建立疫苗產業分工模式,並且建立疫苗生產相關的耗材供應網絡,以提升疫苗產業的韌性,同時透過國際鏈結拓展國際市場及衛生外交,才足以應對新興傳染病可能引發的大流行。
適逢國衛院30週年院慶,國衛院自今年9月起將陸續舉辦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關注醫藥衛生領域多項議題,如癌症研究、環境醫學及公共衛生、精準健康與精準醫學、新興傳染病及抗藥性、兒少與高齡醫學及照護、精神醫學、生醫工程應用、氣候變遷與蚊媒傳染病等各個面向,並舉辦多項交流活動,歡迎關注國衛院30週年院慶網站-奠基卓越 展望未來。
相關連結
- 國衛院30週年院慶網站-奠基卓越 展望未來:https://anniv30.nhri.edu.tw/
相簿
-
食藥署邱文銹科長.JPG
-
司徒惠康院長.JPG
-
國科會陽台鴻處長.JPG
-
疾管署楊靖慧組長.JPG
-
政策綜合討論.JPG
-
大合照.JPG
-
醫藥品查驗中心徐千惠小組長.JPG
-
國衛院感疫所陳宜君所長.JPG
-
馬偕兒童醫院邱南昌醫師.JPG
-
政策綜合討論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