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公告

:::
:::

AI 賦能生醫研究:國衛院 AI 生醫應用成果發表會

  • 發佈日期: 2025-11-26
  • 更新日期: 2025-11-26
  •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 瀏覽次數: 40

國家衛生研究院將於 12 月 4 日(週四)下午 14:00 至 16:30,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 403 會議室,舉辦「AI 賦能生醫研究:國衛院 AI 生醫應用成果發表會」。

面對人工智慧的迅速演進,以及 AI 對醫療照護、生醫研究與產業轉型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唯有將多年累積的生醫資料,結合先進的 AI 演算法與高效能運算,才能真正轉化為推進國家健康與產業實力的關鍵動能。因此國衛院自三年前起與華碩雲端、NVIDIA 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生醫資訊超級電腦「國衛一號」。

本次發表會聚焦於展示本院AI 生醫資訊創新研究暨應用服務中心」的初期研發成果:

1. AI 輔助藥物開發(童俊維研究員)

童俊維研究員團隊運用多任務學習模型,建立「虛擬斑馬魚毒性檢測」(Virtual Zebrafish),可於藥物前期快速評估化合物毒性,並減少動物實驗的使用。同時,他們也打造 GPCR 藥物發現平台,強化在資訊相對不足的 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的早期藥物篩選能力。

2. AI 跨域整合醫療影像分析(馬克沁副研究員、郭立威研究員)

馬克沁副研究員團隊透過類神經網路,精準定位肝臟腫瘤與周邊血管,並成功模擬高能量聚焦超音波(HIFU)的能量路徑,協助醫師優化治療規劃。
郭立威研究員則利用對抗式生成網路(GAN),建置超解析度磁振影像重建技術,大幅提升影像品質,有助於臨床診斷的精準化。

3. 疾病風險預測與精準健康應用(鍾仁華研究員、鄒小蕙研究員)

鍾仁華研究員團隊運用深度學習分析電子病歷,識別腎衰竭亞型並建立長照照顧負荷 NLP 模型,也利用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建構糖尿病三年發病風險模型,準確率超過 90%。
鄒小蕙研究員團隊結合 MALDI-TOF 與 AI,發展可準確預測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藥性的模型,更透過 NVIDIA 聯邦式學習架構,實現跨院合作又能兼顧資料隱私的創新模式。

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 AI 在藥物開發、癌症診斷、影像處理與精準醫療中的巨大價值,也具體反映了國衛院在跨領域整合與實證研究上的深厚能量。

報名QR CODE : 

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