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公告

:::
:::

[NHRI30系列研討會]看不見的環境風險悄悄影響你 精準環境醫學以科學守護全民健康

  • 發佈日期: 2025-11-17
  • 更新日期: 2025-11-18
  •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 瀏覽次數: 69

隨著空氣、飲水、食品、居家化學物質及塑膠微粒等「看不見的環境風險」日益複雜,環境風險正悄悄影響國人的心血管、呼吸、代謝、過敏及癌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院、桃園醫院攜手,於本月16日在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舉辦為期兩日之「精準環境醫學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Precision Environmental Medicine)」,邀集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及臺灣等多國學者,共同分享精準環境醫學的最新研究與政策落地策略。

研討會聚焦於量化個體一生所暴露的環境因素「暴露體」(Exposome),來自英國、日本、韓國、臺灣等研究團隊分享目前全球暴露體最前沿的研究進展。基因決定的是「體質」,而真正影響健康結果的是一生中所接觸的環境;基因體研究幫助了解個體的疾病風險,暴露體研究則能探討實際的致病因子,透過環境監測、問卷調查與基因、健康紀錄、臨床資料連結,評估和理解複雜的暴露與個人基因背景交互作用,進而影響疾病的發生,進一步推動疾病預警、臨床照護、公共衛生治理與政策制定。

臺灣生育率自1970年的3.69降至2023年的0.87,已為全球最低;然而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較1970年代增加數倍。過敏疾病與免疫系統早期發育密切相關,現代都市化、居家環境潔淨、室內時間增加、飲食型態改變與抗生素使用,使幼兒微生物暴露減少、免疫調節不足,為過敏上升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出生序越高,過敏風險越低;第二胎以後子女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風險均較第一胎顯著下降,且全國生育率與過敏盛行率呈強烈反向相關。

亞洲出生世代聯盟(Birth Cohort Consortium of Asia,BiCCA)探討臺灣、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多個出生世代,分析研究環境、基因與疾病風險的關聯,了解兒童在真實生活中受到哪些環境因素影響,找出健康風險來源。會中並分享關於臺灣兒童與家庭世代研究(TCAF)、桃園航空城跨世代研究(TACC)、穿戴式感測與家戶暴露監測技術等研究成果。

臺灣精準環境醫學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Precision Environmental Medicine,TPEM)的目標,就是為了讓看不見的環境風險被提早發現、被預防,而不是等生病才治療。

相簿

附件

檔案名稱 檔案大小 更新日期 檔案下載
2025ISPEM Conference Manual.pdf 33309kb pdf